less than 1 minute read

本文讨论了将事物按照其对正负能量增减的影响分类分析以及相应对应方式的建议。

缘起

近日,有幸听取了一位资深同事(V.X老师)做的《经理眼中的Do's and Don'ts》的职业发展分享专题,收获颇丰。其中她提到“职业发展过了最初两三年的阶段之后,为长久计,应该寻找自己的“兴趣”(Interest)”。

此V.X老师这份演讲的语境下,“兴趣”特指那种会让自己越做越激发创造力,不断改进提高,越做越好的事情。我心想:唔,这个听起来很合理,因为这样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就成长了。

为了更好地解释“兴趣”这个概念,她提到了另外一个概念叫“爱好”(Hobby)。

“兴趣”和“爱好”是两个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的词语。我们在这里“兴趣”是指一个人会愿意越做越想要不断进步和改进的事情,而“爱好”是那些你在休闲时候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一定需要越做越好。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唱歌,不求进步,只求自己唱着开心,那么唱歌对他来说,就是一种Hobby。如果一个人唱歌的时候越长越好,越长越想要唱的更好,那么唱歌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interest.

兴趣是那些能够对你产生推动作用的事情。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越做越好,在做好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想要做的更好的那种心理动力。它们的作用,可以看成是“增加正能量”。爱好是那些你做的时候不在意进步,仅仅就是喜欢做的一些🙏休闲作用的活动。它们的作用可以认为是“吸收负能量”

这时候我的好朋友HT.H就问:“这好像跟“阴阳”有点关系?”

我突然被这个问题启发了:确实,这似乎跟阴阳概念很有关系。所以,我来梳理一下:

正负能量的定义

在我们本文的语境中,

  • 正能量是那些让自己变成更好、更有序、更有创新力的能量,例如愉快的、乐观的、有冲劲的情绪和状态,一种“推动人向一个好的方向有序前进的能量”。
  • 负能量是那些让人躁动不安,缺乏秩序的扰动,例如悲伤、愤怒、低落、悲观的、有破坏意愿的情绪和状态,一种“推动混乱失序的能量”。

一类活动它会增加我们的正能量,另一类活动会减少或者吸收我们的负能量。那么正能量和负能量可以当做一个维度增加和减少就可以当做另外一个维度,我们把它画在一个数学的象限图上。把这个图画完整:还有另外两种活动,一种是减少正能量,一种是增加负能量。

😂 负能量增加 正能量增加 😁
😀 负能量减少 正能量减少 🤣

右上角第一象限就是表示正能量增加,在这个象限里的事物都会使我们正能量增加,越做越开心,越做越想要做得更好,这类的事情叫做兴趣。

左下角第三象限表示的是负能量减少,在这类象限里事物会使我们负能量减少,越做越平静越坐越舒适之类的事情叫做爱好。

那么很自然的就会发现这张图上还有两个象限,一个是第2象限,一个是第4象限。在第4象限上的东西会减少我们的正能量。也就是说它会让我们拖累前进的动力。

在第二象限的图上,这东西会增加我们的负能量,比如说一些使我们躁动、悲伤、痛苦或者带来负面情绪的东西。

我们可以把事物(人、物、从事的活动等),按照其对正负能量的增减来看,分为四类:增加正能量、减少正能量、增加负能量、减少负能量

  • 正+:正能量增加的时候让人觉得斗志昂扬,兴味索然,努力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可以克服许多阻力,即便是挫折也能够比较轻松地面对。
  • 正-:正能量减少的时候,让人感觉非常拖累,举手投足缺乏动力。
  • 负+:负能量增加的时候让人躁动。
  • 负-:负能量减少的时候使人平和。

启示

可以看出,增加正能量或者减少负能量这两类,对我们是有益的。所以,这样的活动要多从事、这样的人或物,要多接触。而减少正能量或者增加负能量的这两类,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回避。

局限

负能量的减少虽然有益,但是也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负能量也是一种能量,其数值最多减到零。有些能够减少负能量的事物,例如休闲爱好等活动,从事到极限就是零,再多从事这类活动,就不会起到额外的益处,就当适可而止了。

增加正能量的这类事物,也是有局限性的,它可以多多益善地从事,但是增加正能量,并不意味着就减少了负能量,这两类事物是不对等的。在负能量没有完全消失之前,一个人试图从事增加正能量的活动,可能会导致正负两种能量同时在人内心郁积,然后造成虽然试图努力向前,但是又躁动不安的状态。就如武侠小说里面所说的“走火入魔”的那种混乱而无法停止的状态。

结论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判断,我们可以把许多活动按照它属于哪个象限来分类。我们对于第一象限的事情要尽可能多的做,但是前提是自己的负能量要足够低,如果负能量太强,做第一象限的事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因为正能量和负能量都积蓄在内心,使得身体躁动不安无法平静。而做第三象限的事情会使心情平静,但是平静其实是有极限的,在平静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再多做一些事情就没有帮助了,所以做爱好的事情需要有所节制,目的是达到平静就行了。

这件事这个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分析从事一项活动对人的影响,也适用于分析一个人(同事、亲人、伴侣、客户等)对自己的影响。

Meta

by Zainan Zhou, 首次发表在blog.zzn.im/p/pos-neg-analysis. License: CC-BY-SHA-4.0

Worklog

  • 2019-04-20 于Mountain View ,CA 构思.
  • 2019-05-13 于SFO - PRG 航班上撰稿
  • 2019-07-28 第一次修订并发表.

Credits

  • 感谢 V.X和HT.H的启发
  • 感谢DE.VR, KI.MA, YJ.Z, A.ZH的讨论与建议。